为了仔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进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建言献策,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统一安排,我委以“如何推动科技兴农”为题,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化乡镇村社进行了一次仔细的调查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县科技兴农成绩明显 在本次调研中,调研组每到一个乡镇和村社,当地干部群众无不赞扬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大都列举了如杂交水稻、玉米地膜覆盖、网箱养鱼、柑桔高桩嫁接、大棚蔬菜等一大批农业新技术应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典型事例.华兴镇 1998 年遭受冰雹后,采纳地膜覆盖重新种植玉米 2000亩,每亩增产 150 公斤以上;安居镇杨寿村 5 社陈续明一家三口,进展大棚蔬菜一亩,自称年纯收入在 6000 元以上。像这种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例子,在我县农村举不胜举。这些年来,我县通过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粮食产量由 2 亿公斤增加到 4 亿公斤,再生稻生产一直居重庆先进行列;生猪出栏率由 1978年的 56%提高到 132%,瘦肉率达到 52.7%;水产品产量由1977 年的 115 吨增加到现在的 1 万吨以上,居全市前三名,其中江河网箱养鱼达 2000 多吨,相当于 10 年前全县水产品的总量。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实表明我县科技兴农的成绩是明显的。二、 当前我县科技兴农面临的主要问题1、信息不灵. 深化村社,多见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家劳作。“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坚持农业生产,这是目前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种田养猪,不如外出打工",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客观反映。离乡背井,外出务工,缘于能赚钱的项目难寻,找不到合适的种、养、加致富门路.大庙镇万胜村支部书记黄昌修讲“搞农业,进展农村经济也不是找不到钱,如本村 70 多岁的老太婆汪龙凤进展养兔,每月能收入上百元。但项目确实难找,要找到一个适合本地条件又能赚钱的项目确实不容易”。在谈到调整产业结构,进展新的项目时,乡镇干部普遍要求上面给项目,下达的项目要切合实际,要为农民解决销路问题,问及何不自寻项目,自找市场,大都反映,我们坐井观天,耳目闭塞,无从寻找。农民需要适合自己的项目,乡镇领导希望上面带去切实有效的项目,县里也四处寻找项目。项目难寻,难在不了解市场行情,难在不了解外地进展态势,难在不知道适合本地情况的科技项目在哪里.一句话,难在信息不灵.信息不灵,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民增收致富、制约我县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和现代农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