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创新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进展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宝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 33 年进展,已建成特大型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和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是我国完全竞争性行业及制造产业企业首批进入全球500 强的两家企业之一.2024 年,宝钢连续第 8 年进入世界 500强,位列第 212 位。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宝钢实现了保持同行业绩最优的目标,利润总额在全球钢铁企业排第二位.宝钢的进展,是与职工立足岗位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宝钢平均每天产生专利 4 件,48%由一线职工制造;平均每天产生企业技术秘密 6 件,40%由一线职工完成.在全国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 10 名工人中,宝钢有 3 位;有两位宝钢职工荣获中国“当代工人发明家”称号.宝钢股份运输部技能专家孔利明拥有个人职务发明超过 200 项。在不久前进行的第 63 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宝钢获得 3 项金奖,占中国参展团获金奖项目的 50%,其中两项是宝钢一线职工的发明.一、职工岗位创新是企业进展之需岗位创新是以生产现场为重点、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行为特征,职工立足岗位、对标找差,实现产品质量、制造成本、用户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的过程。岗位创新不仅能揭示和解决工艺、装备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制造有用性技术,为企业产品、工艺、技术、管理和服务创新提供可靠的基础. 30 多年来,宝钢职工的岗位创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引进和消化阶段(1978—1990 年)宝钢建设与投产初期,实施了成套新装备、新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为了使职工掌握新技术,尽快胜任岗位要求,宝钢把职工培训放在企业进展战略的高度,作为各项工作的先导.1984 年,宝钢启动标准化作业活动,形成了以标准化作业为准绳、以职工自主管理活动为基础的基层管理制度。宽阔职工立足岗位,为宝钢的投产达产献计献策,逐步增强岗位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为缩短我国钢铁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作出了贡献。2。吸收和提升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1990 年 8 月,宝钢首次提出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宝钢以自主管理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职工岗位创新进入快速进展期,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4728515"自主管理模式(注:4:PDCA 四个阶段;7:七种工具;2:二级目标;8:八个步骤;51:5W1H;5: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宝钢秉承“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激励职工学技术、学业务,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先进操作法。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