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故事告诉你企业管理的精髓故事一:两伙海盗有 A、B 两伙海盗分别抢劫了一大批财宝之后返航。A 伙海盗一路上各怀机心,相互坑杀,到达目的地,海盗已所剩无几;而 B 伙海盗一路却舍生忘死,相互保护,最终一个都不能少。同为海盗为何有这样的差别呢?揭开谜底之前,我们看一看,类似的故事在企业界不断发生:有的企业管理者常常抱怨他们的员工素养差,工作不积极,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总是艳羡而困惑为何某某企业的员工就是那么与众不同,总是能够主动地、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是不是 B 伙海盗都是一群道德高尚、充满爱心的人?某些企业其员工恰恰招聘的都是天生的爱岗敬业的优秀员工?非也!假如说某一个人的好行为是因为这个人本身就是个好人所致,尚可理解,而假如说一个群体的好行为是因为这个群体中个个人都是好人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森林里只有一种鸟的事件是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两伙海盗?原来,A 伙海盗的规则是“等到达后,幸存者平分这些财宝,死了的则毛也捞不到一根”。这样的规则下,沿途必先是恶人杀人、好人被杀,最后不论善恶相互残杀.贪欲的人在计算,剩下来的人越少,自己获利就越大,最好全部杀光光,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方可独占财宝。即使最善良的人在这样的规则和环境下,也不得不拿起屠刀,因为不杀别人,自己性命难保.所以,在 A 伙海盗的规则下,杀人成了天理.而 B 伙海盗的规则是“等到达后分配财宝,幸存者拿一份,死了的拿十份给其家属”.在此规则下,一路相伴的必是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假如有人不慎落水,即使最歹毒的人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他深知此时拉上来的不仅是别人的生命,更是自己的财宝。这个小故事阐述了一个深刻的管理哲理,不同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假如员工行为与管理者所期望的大相径庭,此时抱怨人性是愚蠢的做法,需要做的是检讨和改进管理制度。好的管理制度可以让普普通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即使有三头六臂的能人在差的管理制度面前也鲜有作为。引用管理大师戴明的一句话:惩处你的管理制度吧,而不是人!.故事二:破窗效应美国一学者曾做一项实验,他把完好的汽车停放在一个社区,一个星期无人理睬。后来,学者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有人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假如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