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秀事迹有感(五篇) 坚守使命:干出一片新天地 扶贫之路充满艰辛。黄文秀白天走村串户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讨论脱贫对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动。夜深了,她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 10 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她给村里的扶贫工作群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百坭村乡村振兴地表超强战队”。 要实现精准脱贫,基础设施是关键。百坭村有 5 个屯交通困难,虽然多年前通了砂石路,但连年雨水冲刷,路面已破损不堪,雨季陡峭路段连摩托车都无法通过,不仅影响出行,而且制约产业进展。 黄文秀心急如焚。村干部记得,那段时间她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到镇里、县里申请项目扎扎实实组织实施。目前,两条路已经修好,其余 3 条已经列入乐业县 2024 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 没有脱贫产业就不能实现可持续进展。为了解决山里产业短缺问题,黄文秀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立足当地资源,大力进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发动,鼓舞党员带头示范。 对接市场是实现贫困群众增收的关键环节。百坭村砂糖橘从 500 多亩进展到**亩,为打通销路,黄文秀多方联系,把客商邀请到村里来,甚至在微信朋友圈发销售信息。云南、贵州等外省果商来到村里,一次性收购几万斤砂糖橘大卡车一辆接一辆开进来,把村里道路塞得满满当当。 黄文秀还建立了百坭村电商服务站,**年电商销售砂糖橘 4 万多斤,销售额 22 万元,种植砂糖橘的贫困户每户增收 2500 余元。 在黄文秀帮助下,村民黄美线贷款买了榨油机,做起了小型农产品加工,成功脱贫。黄美线难过地说:“文秀有什么事都帮我,大学生,我脱贫了,南京林业大学讨论生院,她却不在了。多好的姑娘,多好的书记!” 提起黄文秀,韦乃情这位壮族汉子红了眼眶:“前几天黄书记还来我家取走我孙子的住院报销材料,现在钱到账了,她却再也回不来了。” 黄文秀的奔忙带来了她渴望的收获,昔日的贫困山村发生了变化。**年,百坭村 88 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22.88%下降到 2.71%。 6 月 14 日,黄文秀穿着印有“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红色马褂,双手撑在黄土上,爬到河沟边查看暴雨冲毁的水利设施,当晚就组织村干部制定了抢修方案,计划回村后立即实施,不影响群众生产。 这是她在村里留下的最后背影。 忠于信仰:“她是我们青年的榜样” 6 月 22 日上午,百色市殡仪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