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学教案)主讲:宝鸡市新华职业中专政教主任左宝军现在正在学校学习的中学生,到 21 世纪初期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又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所以我们是否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关系到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江泽民同志更高瞻远瞩地提出:“要以对今后 10 年乃至下个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广大青少年。”因此,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 21 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我们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规律,运用求实、创新而有成效的理想教育原则,开展扎实而又生动活泼的理想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逐步树立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新时期中学生理想教育的特点理想是每个人所向往的远景目标,是人生命的精神支柱。它激励人们为事业、为未来努力奋斗。新时期中学生的理想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会给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带来深刻的变化,也必然对青年学生的理想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二是,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都有其显着的特点,即正处在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期间,他们的身体发育趋于完全,思想水平不断发展,知识基础逐渐充实,自我意识日益强烈。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将初步形成。从这两方面的特点来看,抓好中学生的理想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具有“百年大计”的特殊意义。(一)识经济时代对理想教育的要求当今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步确立和完善,而且必将发展到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所以新时期青年学生的理想教育,必须适应这样的时代要求,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1.时代呼唤坚强的理想人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创新。任何知识的创新都依赖于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发展知识经济必须注重培养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