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片的发展历程动画产生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纵观其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探索阶段、行业形成阶段、行业发展阶段和行业成熟几个阶段。一、探索阶段虽然中国早在一两千年前就有了类动画艺术一一皮影戏和走马灯,即动画艺术的雏形,但是动画片的真正形成,是在欧美经过艰辛探索逐渐发展起来的。16 世纪,西方首次出现了一种如同火柴盒大小的手翻书|(FlipBook),这种书的每一页都画着有些细微动作差异的图画,用拇指快速翻动书页时,画幅中的图画就活动了起来。当时这种能使图画“活动”的书,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物理学家的注意。是什么原因使快速翻动的书本,像变魔法似的出现有生命“活动”的奇迹呢?此后,许多人对运动、时间、距离等画面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研究。这个时期,也就是人们有意识研究“动画''效果的萌芽时期。当时的人们还不曾想到,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是在为未来一项伟大的艺术发明揭开层层面纱。从以下为研究动画而发明的装置的演变,反映了人们早期探索动画的过程:1 . 光 影 动 画 的 出 现 17 世 纪 , 一 位 名 叫 阿 塔 纳 斯 • 珂 雪(Athanasiuskircher)的法国传教士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魔术幻灯”(MagicLantern)的装置,其原理是使面图样以光影的形式投射在墙这一产生光影图像发明,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随后魔术幻灯得到多次改良。17 世纪末,一位名叫约翰尼斯.赞(JohannesZahn)的人,在“魔术幻灯”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造,将许多玻璃画片放在能够旋转的盘上,在光照下转动的玻璃图样依次投射在墙上,墙上的图样就“活”了起来。这是人造影像首次以转动原理成为光影活动画面的记录,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光影动画。到了 18 世纪末,“魔术幻灯”风行欧洲,在许多音乐厅、杂耍戏院演出,以说故事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这一时期,中国的影灯技术一一皮影戏也被引入并盛行于欧洲,以它的精致和风趣性,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2.视觉暂留现象的破解与运用随着连续分解动作画面,在快速闪现时产生类似生命“活动”现象的疑问,被英国科学家们破解。1824 年彼得.罗热(PeteRogQt)出版了一本关于眼球构造与物体运动关系的书《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PersistenceofVisionWithRegardtoMovingObjects),他的观点引起了以后近 50 年对视觉与画面的实验热潮,动画赖以生存的视觉暂留从此被发现。1825 年,约瑟夫.普拉托根据彼得•罗热的文章,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发表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