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经验,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二、实践教学的目的1.制订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以中宣部、国家教委思政课设置新方案为依据,充分利用主渠道、主阵地进行教学,同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3.在该课程实践中,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实践教学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政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与其他学科相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它既进行能力的培养,又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是一门国情教育的课程。它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师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坚定信仰的有效途径。并为学生树立以人民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形成以厚重为核心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能力,掌握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的方法论搭建坚实平台。因此,实践性教学必须首先突出社会实践活动,在进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针对性、实效性、时效性原则,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感知、认知,直至理性认识。根据教育部规定,我校从 2006 级学生开始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为 6个学分,其中,4 学分为课堂教学,2 学分为实践教学。四、实践教学的要求1.根据思政课设置新方案和教改意见,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修订实践教学办法和教案。2.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