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为了加强对预算的内部控制,规范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分析与考核,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促进实现预算内部控制目标,根据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第二节预算管理风险与关键环节控制一、预算管理的主要风险识别从企业内部规范控制方面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风险:(1)不编制全面预算或全面预算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重大业务事项留有空白点,容易导致企业经营没有约束或盲目经营,经营受损或最终失败。(2)预算目标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预算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定位不到位,编制不合理、不规范,方法不科学,容易导致预算无法执行,经济资源浪费,最终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3)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不严肃、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容易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二、预算管理风险控制措施(一)健全预算管理体制体制决定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能够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健康协调运行。为保证本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开展,企业必须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原则上应设置管理决策、工作和执行三个层次的基本架构。全面预算管理决策机构一般为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企业负责人任主任、总会计师任副主任,其成员还应包括企业班子其他成员、各机关部室(财务、企业管理、生产、营销、战略投资、人力资源等)、下属公司负责人等,负责全面预算目标和政策的拟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企业应当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立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具体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全面预算执行单位是指具体实施全面预算工作的企业内部所有单位。(二)明确预算流程和工作分离机制全面预算业务一般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注意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即预算编制与审批分离、审批与执行分离、执行与考核分离。具体流程如图 1。(三)各环节风险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1.预算编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2(1)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依据、程序、范围、方式方法以及时间、质量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充分合理、程序严谨适当、方法有效科学,避免预算指标偏高或偏低。(2)企业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准绳,结合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以及目标责任书,充分考虑国家经济政策、内外部市场形势和企业经营环境等因素,合理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