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藤野先生心得体会范文 5 篇鲁迅先生逝世 9 年后的 1945 年 8 月 11 日,藤野先生病逝于福井县,时年 71 岁。令人欣慰的是,多年后,藤野先生的孙子藤野幸弥和鲁迅的孙子周令飞相识了,互通书信,还曾经一起参加过公开活动。这算是藤野先生与鲁迅跨国友谊的延续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阅读藤野先生心得体会,感谢您的欣赏。 阅读藤野先生心得体会 1 《藤野先生》也同样记录了鲁迅的心路历程,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转变,表达了鲁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鲁迅留学日本之时,是“风雨如磐暗故园”之时,也是鲁迅个人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期。“但从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中,鲁迅才深刻地认识到,学医能够挽救人的身体,却不能挽救人的灵魂。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人,他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参加新文化运动,对历史的进展贡献很大。 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忆了从青年时期以来的经历。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是作者回忆一位日本的老师藤野先生。 作者重点回忆了在仙台和藤野先生学医的故事。作者写了藤野为我一一订正讲义,描绘出一个和气的热心的老老师形象。可是让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对科学很不严谨,对血管的位置错误不但不理解还认为自我这样画画儿好看。这点最终学年试验成绩给了他一个警示,“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可是是没有落第。” 我对鲁迅这一点也很不满意,有这样好的老师手把手教,居然对自我的要求仅仅是没有落第! 我认为,鲁迅这样做是辜负了藤野先生对他的期望,也是自我时间的荒废。仅有刻苦学习才对得起中国人民纳税的钱,仅有名列前茅才能给中国人扬眉吐气。仅有这样,才能实现作者医治国人身体的梦想,完成藤野先生给中国传播新的医学的心愿。 在作者被讥刺后,藤野先生主持正义,为中国学生赢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赏他正(义)气的作风。 作者认为要救国需要救思想,于是放弃了学医,这点能够理解。可是让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给作者一张背面写着“惜别”的照相后,作者却没有把自我的照片寄过去(作者当时没有相片),在离开西安之后也没有补寄给他。 假如我是藤野先生,我会每一天到传达室问是否有信,过一阵后,我可能会担心是不是鲁迅的信在半路寄丢了,再之后我可能会更加担心他的安全。因为我从藤野先生之前对他的态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育鲁迅的,并且从得知鲁迅弃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