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体穴 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1)针法:用 30 号 1 寸毫针成 15°角向后平刺入~寸,也可从右往左刺入一针,成十字刺法。留针 30min(预防高血压)~数小时(预防竞技综合征)。(2)灸法:以艾条作温柔灸或雀啄灸法。每次 10min 或据情况而定。 2.印堂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操作:针法:以 1 寸毫针自上至下平刺寸。 3.素髎 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讨论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操作:针法:斜刺,针尖从鼻尖端斜向上刺入,深约~寸,使产生酸麻感,可扩散至鼻根及鼻腔。留针直到症情改善,留针期间宜间断运针。 4.风池 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操作:(1)针法:本穴为易发生危险的穴位,作为预防用,必须注意安全。据解剖学讨论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尖向鼻尖方向刺入 1~寸最为安全。以针感向眼区、前额或头部放射为佳。留针 20~30min。(2)灸法:用艾条作回旋灸 10~15min。 5.太阳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 操作:针法:1)直刺。以 30 号 1 寸针刺入~寸,至局部有酸胀感,用以预防感冒;2)平刺。以 30 号寸针成 15°角向耳尖方向刺入 1~寸,用以预防头痛。以上均留针30min。3)点刺。以消毒细三棱针点刺出血。用以预防感冒和急性结膜炎。 6.中脘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 4 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 操作:(1)针法:毫针直刺,深~寸,至上腹部闷胀沉重,或放散性胀痛,或胃部有收缩感。注意,毫针以 28 号~30 号为宜,不可过度深刺,避开穿破腹膜。留针 15~20min。(2)灸法:着肤灸,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