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型企业——海底捞模式及其理论启示(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武亚军 马德里大学 CUNEF 张莹莹 摘要:针对中国企业如何利用“低学历〞劳动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问题,本文运用案例与扎根方法,系统讨论了海底捞的企业价值观、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绩效影响。讨论发现:“海底捞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型企业组织的雏形,这种可持续型企业组织是基于“以人为本〞价值观、经济逻辑与制度逻辑相协调的新型企业形态,它以三维平衡型企业价值观和共享愿景、使命为根底,以差异化竞争、人力资本、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战略模式为中心,以体系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制度化为手段,建立起了一种人本型价值观驱动的整合组织体系,进而使其在经济、员工及社会三方面取得良好绩效和可持续性。最后,本文以“海底捞模式〞为原型,结合经典的组织社会学理论,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经济逻辑与制度逻辑相协调的“双螺旋〞企业模型,并对该模型在中国转型开展经济中的适用性及应用含义进行了讨论与展望。关键词:企业价值观,海底捞模式,竞争优势,以人为本,可持续开展基金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32001,71172024,71232024);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思科领导力讨论院支持工程。0 引言作为转型开展的大国,中国具有大量的低本钱劳动力资源,包括掌握一定技术的熟练工和非熟练工,这些劳动力资源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根底。然而,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和互联网革命的兴起,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依靠低本钱生产要素投入(包括人力、土地和资金)的增长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1],中国企业已经面临转型升级和创新的巨大挑战[2]。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无可回避的转型升级面前,中国企业能否利用“低学历〞的劳动力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又如何能够利用大量的“低学历〞劳动力实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制造〞?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和管理学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事实上,在最近 20 年以来,一些领先的中国外乡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涌现出一批如海底捞餐饮股份(简称海底捞)这样的外乡新兴企业,它们在缺乏高科技人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独特的管理哲学与创新走出了一条利用“低学历〞劳动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开展的道路。当然,这里所谓的“低学历〞是指这些劳动力作为雇员没有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而不是指他们的能力或品质;这里的“可持续开展〞是指企业能够在较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