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虚词:以、而、之、其、于、为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①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②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以便”“用来”③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可译为“按照”④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⑤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可译为“用(凭)什么身份”⑥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⑦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⑧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介词,表示“在……时候”⑨ 欲以客往赴秦军(《魏公子列传》)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⑩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⑪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至”⑫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⑬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由于”⑭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通“已”,副词,“已经” 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①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②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③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连词,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⑤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可是”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为的是”⑦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⑧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⑨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①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词,表第三人称,“他”,指李蟠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 以其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