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屯垦戍边【资深秘书】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屯垦戍边【资深秘书】_第1页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屯垦戍边【资深秘书】_第2页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屯垦戍边【资深秘书】_第3页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屯垦戍边屯垦戍边既是维护国家边疆稳定、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宝库中的重要思想资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屯垦戍边的组织形式、表现方式虽历经变化,但其在维护国家边疆稳定、推动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军屯与民屯——屯垦戍边的主要组织形式屯垦即屯田垦种,指军民在一定区域驻扎聚集,从事农业生产,实现自给自足。戍边就是调集军队戍守边防。屯垦与戍边具有明显的辩证统一关系。屯垦是方式,目的是发展农业生产,为戍边提供稳定的粮食物资保障。戍守边疆,是为了提高军事防御能力,进而实现边疆安全稳定发展这个最终目标,而稳定的边疆、强大的国防又反过来有力保证了屯垦实施的成效。可以说,屯垦戍边是中国古代中央王朝治理边疆过程中经济需求与政治目标的集中体现。屯垦戍边主要有军屯与民屯两种形式。军屯指中央王朝调拨军队驻守边疆,军队战时应战,平时从事农业生产,实现自给自足。民屯是中央王朝通过政策引导、强制征发等方式将中原地区人口移居到边疆地区生产生活。尽管历史上还存在商屯、回屯、旗屯等特殊组织形式,但以屯垦的目的导向来看,不外乎增强军事防御能力的军屯和发展生产的民屯两类。军屯制度始于西汉,民屯始于秦朝,均被历代中央王朝所沿用,是经略边疆、经营周边的重要内容,也是历代中央王朝开发边疆、促进边疆与中原交流互动的重要方式。屯垦戍边的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边疆稳固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在边疆对外防御压力突出时,中央王朝以实行兵屯为主,此时的屯垦区域主要起到军事防御区的作用。当对外防御压力减弱时,中央王朝以实行民屯为主,此时的屯垦区域主要起到发展生产区的作用。制度与实践——屯垦戍边的历史演变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即在《商君书农战》中提出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主张,是屯垦戍边思想的雏形。西汉时期,屯垦戍边思想逐渐成熟,晁错、桑弘羊、赵充国均从巩固边防的角度提出军队在边疆地区进行垦种,以降低军队驻守成本,实现长期驻守。之后,屯垦戍边思想逐渐被王朝统治者采纳成为治国理念,以此理念为指导的屯垦戍边实践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屯垦戍边是古代大一统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方式。秦代迁徙大量人口到南岭、河套地区以充实边防。汉代以军屯为主,通过军屯为大规模人口迁徙、实行民屯提供良好的物资和环境保障。“汉武以屯田定西域”,同时解决了军事防御和粮食供应两个棘手问题,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