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时政热点复习改革开放 30 年专题及精选试题一、改革开放成为复习热点的原因1、时政热点:30 周年纪念、十七大、历史地位2、高考特点:不回避热点,史鉴功能20 年山东文综试卷关注社会现实和时政热点(1)第 27 题“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和谐社会;(2)第 12 题“抗日根据地”: 七七事变七十周年;(3)第 16 题中美关系;(4)第题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490 周年;(5)隐含热点:第 33 题王安石变法措施涉及民生;35 题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成为中日关系的借鉴。二、专题知识的达标度:1、知识清单十一届三中全会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社义市场经济背景:时地:内容:意义:原因:概念:意义:中心环节基本内容改革目标意义:邓小平十四大十五大意义2、专题知识的深度:重点和难点突破例 1: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1、战略地位: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直接影响中国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直接影响社会发展 ; 2、历史原因:人民公社化体制压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3、现实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安徽等地农民已经成功地自发实行了包干到户实验。例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 ① 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 ② 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③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④ 影响不同例 3: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上的弊端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 1978 年仍有 2 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过于平均例 4:故事 1 在 1956 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故事 2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