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人今年 43 岁的王东文是第十一届**区政协委员会委员,第十六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他靠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搏击、率先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连续十年捐资,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 早在 1985 年初,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王东文就毅然辞去了在别人看来很不错的工作,开始了艰难的下海创业历程。他先后办起了刺绣厂、雄伟建筑公司,凭着对企业的正确定位和对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凭着优良的工程,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和 “ 以义取利利更大、以德兴企企更旺 ” 的经营理念,他的企业很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牢牢站稳了脚跟。王东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王东文富了,但是他没有忘记群众,没有忘记回报社会。王东文常说: “ 假如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没有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也就没有我的今日。作为一名雄伟庄的居民,我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点实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 ” 1994 年夏天,王东文看到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地方狭小,房屋破旧,每到阴雨天气,屋里到处漏雨,院子里污水横流,老年人活动很不方便。当他把自己出资对房屋进行装修的打算告诉亲戚朋友时,有人劝他说: “ 你不当官不当将的,管它干啥 ” 王东文说: “ 谁都会有老的时候,为老年人生活得更好出点力是应该的。 ” 这一年,王东文花费近 2 万元,为老年活动室粉饰了墙壁,砌了花池,平整了院子,添置了活动桌椅和饮水用具,还买了 200 多盆鲜花将里里外外装扮了一番。此后,每逢春节、老人节,他都给村里 72 位老人每人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到现在已经坚持了 10 年。 1995 年,雄伟庄由村改居。名换了,但居里基础设施并没有大的改观。1998 年秋天,王东文看到居里的东西主干道多年失修,行人走在上面,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甚至有些地方雨天还往家里倒灌水。他投资 13 万余元,历时两个多月,为雄伟庄修了第一条宽阔的公路。通路那天,兴奋的村民们自发买来鞭炮从路东头一直放到了路西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王东文对教育的支持更是大方。每逢六一儿童节、老师节,他都要到西郊子弟学校、银雀山小学、银雀山中学等单位参加庆祝活动,送去自己的捐助。学校缺少体育设施,他就送去双杠、篮球架等体育器材;学校墙壁被雨水冲刷得斑斑驳驳,他一声不吭出资为学校粉刷墙壁;学校为学生出作文选编,他主动出资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