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诚信意识,做文明诚信的人,能以诚实守信的道德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积极参加社会诚信建设,为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力目标:认识在社会生活中失信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提高辨别能力;自觉践行诚信,做文明诚信的人,掌握运用诚信的智慧。知识目标:阐明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三框。本课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知道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强调“知”;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诚信,会运用诚信的智慧,重在“行”。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勺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具体对应的内容是:“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诚信无价。是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意识到诚信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践行诚信。是教学难点,自觉践行诚信,做文明诚信的人,掌握运用诚信的智慧。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和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期。青春期的学生一般情绪波动大、易冲动,在朋友面前会轻易许诺而难以兑现;成人感的产生,使他门有爱面子的心理,为保全面子,有时不惜弄虚作假。同时,学生交往中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校园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例如考试作弊、包庇错误行为、言行不一、借物不还、轻易许诺而不兑现等现象时有发生。讲究诚信做人拥有诚信的智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要求,提高本课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诚信。二字,从汉字的构成上理解诚信;出示“仁义礼智信。,请同学们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诚信"的说文解字和关于“诚信"的名言进行解析,对“诚。做古今梳理。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古往今来,“诚信”一直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之一。《礼记•中庸》中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孟子》中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