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渔业悲歌曾几何时,中国近海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渔民出海常常满载而归,而如今,即便是号称中国“传统四大渔场”的渤海湾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也名存实亡,陷入了“无鱼可捕”的危机。造成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沿海经济在发展中乱象丛生,导致海洋污染日益严重;二是渔民违规捕捞,致使鱼类资源过度消耗,近海生态系统退化。改善近海环境、恢复渔业并非易事,相关部门尝试过诸多办法,但时至今日,效果均不理想……2016 年 3 月 14 日,在阿根廷丘布特省附近的南大西洋海域,中国远洋渔船“鲁烟远渔 010 号”遭到阿根廷海岸警卫队巡逻舰枪击后沉没,船长等 4 名船员被扣押,并被指控“涉嫌非法捕鱼”和“对抗执法”,其余 28 名船员则被一艘中国渔船救走。据悉,中国渔船在阿根廷东部海域捕捞活动较多,绝大多数都属于在公海上的合法捕捞,但近几年,也有个别的渔船,在没有申请捕捞证的情况下误入阿根廷专属经济区捕捞时常导致执法船在海上追逐违法船的事件。不过,将渔船击沉这种做法,还是阿根廷 15 年以来首次出现。其实,不止是阿根廷,俄罗斯、朝鲜、韩国、菲律宾、越南、斯里兰卡、帕劳等国都曾以“非法作业”为理由,扣押过中国渔船及船员。因此,国际上出现了一种声讨声:中国的非法捕捞者给太平洋岛国的海事部门带来了麻烦。这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中国远洋渔船总是陷入此类麻烦?如果分析内因便可发现,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近海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渤海湾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这四大传统渔场几乎已无鱼可捕,为了生存,渔民们不得不竞相到海外甚至远渡重洋进行捕捞……四大渔场名存实亡大批渔民纷纷改行“云如船,风如酒,撒下丝网垂金斗。云里游,天上走,画中人家笑声流。渔歌当香饵啊,鱼群追着走。”这首经典的《渔歌》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渔民曾经的生活景象。但如今,从辽宁到山东再到两广,在我国 1.8 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上,各大渔场却纷纷出现“无鱼、无渔”的尴尬景象,尤其是上述的四大传统渔场,都面临着丧失渔场基本功能的危机渤海素有“渔业摇篮”之称,但在 2011 年,国家海洋局却声称:“渤海湾作为渔场的功能已丧失。”如此评价并不夸张,就拿渤海渔业的支柱产品“野生对虾”来说,年捕捞量曾经可达到 600〜700 吨,但如今却难觅其踪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渤海水产研究所的金显仕博士则给出了更多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