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母亲也能教儿子作文 一本旧书 家长培育小朋友写作,首先要做到“三读”,即读人,了解小朋友能够做什么,看看自身能为小朋友做些什么;读社会,哪些社会因素有利于小朋友生长;读书,有了广泛的积累才会有自如的输出。 彼得 海洋说,小时候家境贫寒,买书多半是在废品站买旧书,买回来的书母亲不会随随便便地给他看,而是先让他把今日为什么买这本书的心情写出来,读给母亲听认为写得好才会给他一本书和一个本子,让他写下在书上看到的好词好句,留下自身的感悟。 书读完了,本子也就写满了,好词好句记多了,作文也就好写了。 同时,母亲与他也在一读一听的过程中,达到了“互读”的效果。 一根丝瓜藤 “冇得么事写,不晓得写么事好。”一听说要写日记、写作文,许多小朋友就喜笑颜开。彼得 海洋说,一旦碰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硬逼着小朋友写,可以转移一下小朋友的注意力,从生活中找寻下笔点。 有一次,他跟母亲去菜地里去玩。一根丝瓜藤被风吹落到地上,他当即把丝瓜藤捡起,准备往架子上搁,妈妈阻止了他,“别管它,咱们过几天再来看看”。几天后他又来看那根丝瓜藤,发现丝瓜藤自身爬上了架子。母亲又说:“你看丝瓜藤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了。”随后,母亲安排了一篇作文题《丝瓜藤》。 一捧浪花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今小朋友出门旅游的机会很多,旅游也是训练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彼得 海洋建议,带上照相机的同时,别忘了给小朋友带上一个笔记本。 “玩的时候,小朋友怎么会同意写作文呢?”有家长不由要问。彼得 海洋说,玩在兴头时,突然让小朋友动笔写东西,小朋友多半会不兴奋。所以,亮出笔记本也要讲时机。 记者他第一次看到大海时,激动得跳到海里不停地用双手捧着浪花往口袋里装,衣服全湿了,哭着大喊:妈妈,海浪全跑了。母亲说,海浪是装不起来的,问他大海好不好看,想不想让老师和其他的好朋友也来看。他直点头。妈妈递给他一个笔记本,让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带回家给大家欣赏。 “日记和游记就像一颗颗珍珠,平常要收集,多了就可能串连成珠”。 一碗面条 一个人的生长与家长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彼得 海洋说,自身并非一开始就爱上写作。小时候,有一次写作文写不出来,他急得直哭,央求母亲代笔,根本没意识到母亲是文盲。当时,母亲满口答应了,忽而又说头昏,让他帮助下碗面条吃了再写。他十分紧张,害怕母亲出什么意外,战战兢兢地侍奉母亲吃面条。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