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或用一些严肃的口吻,甚至大声呵斥的口气,或用一些春风化雨般温柔的语词,和气可亲的语调,积极开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疙瘩,认识自己的错误或问题,并积极悔改。但是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你的教育才有成效。而要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则需要用心去发现,这也是一门艺术。经过这一两个月的班主任培训,我看了不少老师和专家的案例和分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琢磨出了我教育学生一些见解,这就是谈话的“冷热法”。在现实工作中,若是单用“冷”法,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抵抗的情绪;若是单用“热”法,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娇柔纵容之感,都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谈话过程中的冷热度,使“谈话”这一最基本的班主任工作方法起到积极作用呢?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和近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冷热处理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先冷后热。 这是指先用激怒的情绪和语词,雷霆般地作用于学生,鲜亮地表明班主任对学生所犯问题的态度,以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及其严重性。待学生认清问题以后,再用热切的期盼和鼓舞,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进展这就是“先打雷后吹风”。这种方式往往适用于性格开放外向的学生。先用暴风雨式的态度把学生的问题凸现出来再用高涨的热情提出殷切的希望,往往能收到谈话的预期效果。我班上曾有一位学生周昊,很聪慧,仗着老师对他的喜爱,平常总爱接嘴,甚至在课堂上哗众取宠,惹得课也上不下去。他还满以为老师可以包容他的一切错误,可他想错了!有一次,我正讲得精彩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一句:“哇!好香啊!”顿时,教室里一片哄堂大笑,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飞了。我气极了,很想把他拽出门外,但我还是忍住了,毕竟他只是个孩子,需要教育。于是,等到下课了,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先用非常“激愤”的口气大声训斥,向他表明我对此的态度,让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他终于焉了,怯懦地说:“我错了。”看他一副认错的样子,我又转为温柔的语气,从人格上、从班级的纪律上与他进行和颜悦色地沟通:“你想想,我们班的孩子那么听话乖巧,是老师的骄傲,你也不例外,老师的心中,你是最聪慧的,信任你会成为老师最得意的学生,可以吗?”听了这个话,他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是个小男子汉,请你信任我,我会管住我这张嘴的。”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