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留有余地”建筑楼群,要留出一些余地给绿树、给花草、给阳光、给空气。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便要留下一条名为缩水线的“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而破裂。流水有回旋的余地,才会减少灾害;江河有涨落的余地,才不会泛滥成灾。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从容、曲伸自如。人在社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留有余地。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也需要留有余地呢?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威严的教师把课讲得详详细细、明明白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其弊端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彻底纠正这个弊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即教师讲课时不能太静、太满、太透、太细、太实,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1、讲课不能太静专家指出,学校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但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像能力。应该意识到,我们过多地强调抓纪律,抓规范,必然会忽略关注学生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能不能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能不能给学生一份言行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也就是给共舞之外的独舞一点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间?并不是有了安静的课堂,就意味着有了一堂好课。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智慧的启迪。新课程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讲课是以学生为对象,学生并非局外人。因此,不要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鼓励提问、允许插嘴。学生如主动提问、质疑,提出与教师相左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对于学生插嘴,也应当采取宽容态度。学生插嘴,并不是“不尊重教师”、“破坏课堂纪律”。美国学校对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有一条就是课堂上有没有插嘴。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冲破某些不必要的约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表现才能的机会。2、讲课不能太满一节课要根据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的理解程度、课的性质类型等因素,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活动时间。这样学生才能认真思考、勇于质疑、灵活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导作用比重适宜,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只有二者协调,学生才会积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