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产城融合为突破口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破解我州城镇化发展困局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速培植大产业,提升产业支撑带动能力的必然要求。州政协组成调研组于4月17日至21日到姚安、大姚、楚雄、禄丰四县市,围绕以产城融合为突破口推进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成效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州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20XX年,全州城镇化率达到了37.46%,城镇建成区面积147.8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农转城”工作的持续推进,进一步加速了城镇人口增长,20XX、20XX两年全州累计转移农业人口337964人,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从20XX年的每平方公里2693人提高到20XX年的6693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全州有10.61万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40.65万人,28.01万名城乡老年人按月足额领取了养老金。产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以烟草、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和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产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20XX年六大产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占gdp比重接近50%;在生产力空间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两极、三区、五带”的布局(即:着力打造楚中和楚北两个增长极,推进楚中、楚北、楚南三个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昆楚、南永、永武、元双和武禄五条经济带)。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到20XX年底,全州有省级工业园区3个(楚雄、禄丰、大姚),省级工业强县工业园区2个(大姚、元谋),州级工业园区6个(双柏、牟定、南华、姚安、永仁、武定),规划面积386.1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3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81.87亿元。各县市在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紧紧围绕产城融合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XX县区围绕“一园五片区”配套规划建设了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商贸物流等生活性基础设施第1页共9页均预留了相应的建设用地;大姚在核桃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中,围绕同时满足生产性服务需求和生活性服务需求,规划建设了核桃文化观光、游乐、生态休闲、饮食、贸易、食品加工六个功能区;姚安光禄古镇、禄丰黑井古镇和勤丰、碧城、仁兴等特色城镇的规划建设,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产城融合理念。二、存在问题(一)产城发展脱节现象突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虽然各县市都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规划不合理,对以产城融合为突破口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缺乏清晰的思路、系统的部署、超前的规划和具体的措施,导致在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发展不协调,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城镇化推进速度较快,但是产业发展跟不上,使城镇化缺乏后劲,有出现“空城”的倾向,如大姚的核桃文化产业园建设。另外一种是产业发展快于城镇化,如禄丰的勤丰工业园区、土官工业园区。由于在空间布局上大多数产业园区都布局在离城镇一定距离的地方,多数园区除水、电、路、通讯等基本的生产性服务设施外,必要的生活性服务设施配套跟不上,现有的一些城镇设施又无法覆盖,使园区内很多企业连普通的工人都难留住,更吸引不了高层次技术人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我州产城融合发展程度相对高的XX县区,在“一园五片区”规划建设中也同样存在城镇化落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如医药园区、机电园区等一些园区虽然已有大量企业入驻,但必要的生活性服务设施除保障性住房正在建设外,其它都还停留在规划中。(二)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小、散、弱现象比较普遍,全州范围内大企业、大集团较少,六大重点产业烟草产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且六大重点产业中,以冶金化工为主的资源型传统产业占了很大的比重,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成长缓慢,支撑力较弱。二是产业链短。在我州范围内,除传统的烟草产业产业链比较完整,带动能力也比较强外,其它大多数产业基本上都是单一经济体,一个产业就是几户生产经营内容相同的企业,缺乏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特第2页共9页色鲜明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