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感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是“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是“整十数的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比较抽象,怎样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因“巧”而精彩,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以现实生活为主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地,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产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所以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以“花园——苗圃基地——帮阿姨解决生活问题”现实生活为主线,使学生在富有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仔细观察,猎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地参加整个学习过程。 二、以问题引领先试后导,使学生善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尝试是猎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成功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节课在学生猎取知识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 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引领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由“几种花——怎样列式——如何口算——怎样思考?”等问题引领,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优化问题内容,把握问题时机,讲究问题技巧,进而培育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 三、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老师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个体自身的进展状况等不同方面,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贯穿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时实行了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不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怀之情,还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自觉地打快乐灵之窗,激励学生乐于学习。 (四)以任务驱动为途径,让学生会学。 “任务驱动”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参加,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的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及情感体验。为此,老师在学生主动猎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