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智: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有离开舒适区的勇气Iris回到十几年前,刘华智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留在澳门创业。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他,从小就喜爱冒险,跟“安定”二字无缘。大二时,他自己买了张单程机票飞往上海,在那边读了两年书后,再到香港待了几年,后来,他又和好朋友一起去了葡萄牙里斯本工作。刚到葡萄牙时,他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悠闲的生活节奏,与澳门相似的街头建筑。就连警察制服,几乎都一模一样。但很快,刘华智发现自己错了。“只待了几个月,我就觉得过不下去了。那边的人根本不是休闲,是懒散啊!”葡萄牙人每天的生活节奏是这样的:上午将近 11 点来到公司,中午吃个饭要两个半小时,下午工作一小时后,要去楼下抽半小时的烟,有时不到 5 点,大家就下班走人了。他曾筹备过一个项目,眼看着第二天就要开幕,前一晚必须加班赶工,结果聘请的一班葡国人根本不同意加班,好说歹说,加 3 倍工资都不干。葡国人坚持说,回家比工作更重要。“我那晚真的非常郁闷。也许是当地福利太好了,那边的人没有生活压力,没有竞争,没有挑战性。别说上进心,简直连责任心都没有,这种环境太不适合年轻人待了!”那一晚上,刘华智孤零零地一个人在现场。搭台搭到凌晨三四点,由此也下了回国的决心。一开始回来,他是应澳门理工大学的邀请到学校任教的。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刘华智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很多人说,设计师的责任就是改变社会,但我却很少看到能这样做的人。我父母也曾以为我是出去了就不会回来的人,但回来之后,我却特别想为自己的城市做一些改变,感觉有一种使命感,生活不能只围绕着赚钱养家。”从 60 万人到全世界从小对澳门习以为常,但在与上海、香港、里斯本对比过一圈后,刘华智才发现,澳门与其他城市是如此不同。“澳门的大街小巷是中西糅杂的,既有本土风格的庙宇房屋,又有葡萄牙式的教堂洋楼。我们小时候常常踢球的公园里,竖立着许多葡国人的铜像,长大一些后我才知道,那些都是当年的航海家、傳教士、商人……”刘华智渐渐意识到,自己出生的城市是慢慢被人发现的。而那些从小在一起玩的葡国小朋友,周围多元化的文化和风貌。也给了澳门人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化包容性。“澳门是个很特别的地方。既保留着悠久的中国历史,又长期接触着欧洲文化。香港的设计可以是非常国际化,跟最新潮流无缝对接的,但澳门却保留着大量的本土文化元素和城市面貌,这也是我们制造力的来源。”对设计师来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