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③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方向发展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④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小学教育学考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概念教育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活动。2、学校教育制度仃 )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发展 正规教育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教育制度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标志是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全国统一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学制系统产生于 1902 年《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 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2)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 4000 多年前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4、20 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特征(1) 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5、历史上教育学思想仃 ) 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传习。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教育。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完整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