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和支持下,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的安置帮教工作模式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掌握我市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总结我市安置帮教工作现状,弄清我市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强我市安置帮教工作的措施和建议,我们采取全面摸排统计、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全市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安置帮教工作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基本建立,基层帮教队伍基本形成我市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全盘工作。市综治委下设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负责安置帮教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局基层工作管理科合署办公,由基层科负责安置帮教的日常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依托司法所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站,负责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建档,落实帮教小组,制定帮教措施并具体实施,协调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帮助落实有关低保、就业的优惠政策等。村委会、厂矿企事业单位以调委会、治保会为主,成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小组,负责一对一落实结对帮扶措施以及对重点人员的管控。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帮教组织23个,落实帮教工作人员72人,把全市1181名(五年内刑释人员1074名,三年内解教人员107名)帮教对象划分为重点帮教对象和一般帮教对象,进行分类帮教。一个纵向有领导、横向有联系、上下有沟通、左右互通气的齐抓共管、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在我市第1页共5页基本形成,从组织上保证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各级安置帮教组织普遍建立了排查制度、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回访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结合我市安置帮教工作实际,创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置帮教工作方法:一是工作上对帮教对象做到底子清、问题清、困难清;二是各级安置帮教工作做到建机构、建制度、建档案;三是对每个帮教对象做到村干部、党员、家人或亲属‘三包一’;四是对每个帮教对象要做到定人员、定责任、定任务。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和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有效开展。(三)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有效开展,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我市根据中央、省、市综治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了安置帮教工作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的衔接工作。认真做好衔接登记工作,及时与刑释解教人员见面,签订帮教协议,防止脱管漏管;二是我局每年组织律师服务队,给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三是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对生活上特别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帮助解决低保问题;四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安置帮教管理软件,全面运行了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开通了安置帮教信息“飞信”业务,及时将信息发送到乡镇安置帮教管理人员;五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底数和情况,我局组织司法所人员每月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走访,见面率必须达到100%。二、安置帮教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市各级安置帮教组织采取多种安置渠道,丰富帮教形式,积极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努力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体制机制和组织管理手段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置帮第2页共5页教工作的深入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思想认识不足,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