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协20XX年工作安排,为了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工作,文史与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副主席谭剑锋带领下,赴仁怀、赤水、湄潭、习水、凤冈等县(市)对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一些乡镇,查阅相关资料,召开专题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围绕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市城镇化率从20XX年的35.98%提高到现在的41%,逐步实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围绕文化旅游强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之路,文化强市步伐不断加快,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文化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促进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三是以“四在农家”、“四民社区”为载体,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旅游景区精品工程,着力在文物保护、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和文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坚持政策引导,强化扶持措施,深化体制改革,20XX—20XX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速度均在25%以上,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正大力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XX县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特色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滞后。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尚未出台专门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一些待建、在建第1页共7页项目的修建性、控制性详规等落实不到位,因此形不成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同时,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量仍然不足,“中心XX县区——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文化设施配套滞后,城镇风貌、环境卫生整治有差距,加之管理不到位,文化资源利用率低,文化阵地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如市文化馆设施落后,馆舍面积不达标,办公地点分散,功能不全;城市标志、标识欠账大,如老城子尹路无雕塑,无介绍,大多旅客根本不知道子尹路的由来;部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亟待修建和改造;xx区、xx区等部分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场所条件较差;xx县仍有5个乡镇未建文化服务站。(二)特色文化不鲜明,人文精神提炼不够。目前,我市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文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存在着被动应付和畏难情绪,个别地方存在“重发展、轻规划,重建设、轻文化”现象,往往只重视扩XX县区、修道路、盖楼房、建工厂,缺乏对本土文化元素的关注,主要表现为对地方特色文化定位不准、把握不好,文化品位、文化属性严重不足。同时,对遵义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城镇精神挖掘和提炼不够,如虾子、新舟等集镇出现了“千城一面”、同质化、趋同化倾向,导致城镇文化风貌不明显。特别是具有独特地域韵味的遵义老城民居,在方兴未艾的城镇化建设中一点一点地消逝;土城、茅台、永兴、蜂岩等古镇改造中,一些建筑体(包括色调)与古镇风貌不协调,地方历史文化元素彰显不够。(三)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文化记忆逐步消失。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传承断裂。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突出城镇化建设,文物遗址遗迹保护只好让步的尴尬境地,拆旧建新、以新代旧、违章搭建等建设性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有些地方对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未能妥善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有些建设项目对工程范围内未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先行开工,使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毁坏严重,如xx市后山苗族布依族乡一棵具有民族象征第2页共7页意义的古树“摇钱树”,因无人管理而坏死;赤水东门老街又在拆建,它始于西汉元鼎二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赤水人民留下的一处寄托乡愁的地方,也能给游客留下反映千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