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而”字的含义与用法一、表承接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① 承接的本质是先后关系,常用在两个动词之间,或者是两件事之间,判断其承接关系成立的关键是两者是否存在先后关系。一般译成“就”“然后”“从而”( 译 作 “ 从 而 ” 时 , 一 般 兼 有 因 果 之意),少数译成“才”。① 醉则更相枕以 卧 , 卧 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动作间的承接。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事理间的承接。② 有的句子中的“而”的承接关系不是非常明确,但仔细体会,它也还是一种承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一种一种放进去理解,最合情理的一般就是正确的。③ 穷山之高而止。(《始得西山宴游记》)全句译成“爬到山的顶峰才停止”,停止这个行为发生在爬到山顶之后,理解为修饰、转折、并列、因果都不对。二、表修饰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修饰的本质是“而”字前的词语与“而”字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即它只修饰限制中心词,这个中心词往往是动词性的,而修饰部分表示这个动作发生的方式、人物的情态等。翻译时一般译作“地”。① 客 喜 而 笑 。(《赤壁赋》)译 为 “ 朋 友 开 心地笑了”。②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翻 译 成 “ 慢 慢 地行走,随意地游览 ” , 表 动 作 发生 时 人 物 的 情态。三、表转折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转折关系就是“而”字 后 的 意 思 没 有顺着“而”字前的意思说,翻译成“但是”。①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始得西山宴游记》)“而”前面说天色渐渐昏暗,天色昏暗理论上应该下山回家,但是作者说不想回,这就构成转折关系了。②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译成“借助车马,没有使脚步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既然脚步没有加快,正常情况就不可能到达千里之外,但后面没有顺着前面这一层意思说,而是说到达千里之外,所以是转折关系。四、表并列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并 列 与 承 接 比 较 容易 混 淆 , 并 列 关 系前 后 可 以 调 换 , 而承 接 是 先 后 关 系 不可以调换。① 蟹 六 跪 而 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这个“而”就是并列,第一句话只是说明蟹有六着脚两只螯,至于先说二螯还是六跪,不影响蟹的形状和功能,也不影响后面要表达的意思。② 况 吾 与 子 渔 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