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意象鉴赏雨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 。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但有时,雨意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润与暖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水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遗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无论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会因水的阻隔而变得可望不可及。与阻隔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又是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的媒介。“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茫茫江水正是无限离别之情的生动写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青山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的诗人对此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几种意义。象征故乡,栖息身心。“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关人北归》)“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暗示虚无,显示苍凉。“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引为知己,安妥灵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落花花很美丽,但这种美丽常常是短暂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飘零的落花总会引起无限的惆怅。“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