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心的老师 ——读《追寻“度·悟”老师》心得体会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只要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假期读了《追寻“度·悟”老师》这本书,刚读几页,就发现了书中有一个自己,一个在几十年教育之路上渐行渐远的的自己。 《追寻“度·悟”老师》这本书作者是华东师大教授、教育博士胡东芳所著,关于对度·悟的理解,胡教授在结束语中这样写道:“教学工作的全部乐趣、老师存在的最大意义、教学的真谛集中体现在“度”“悟”二字上。既有自度,也有他度。既度己,更度人;既有自悟,也有他悟。既悟己,更悟人。”也许这段话并不是那样的浅显易懂,但从头至尾地读一遍,就会大彻大悟。 这本书分别从“悟解老师成长”“悟会教学品味”“悟彻教育科研”“悟道学校文化”四大方面,对一些当下热门教育话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以及对学校教育中一些永恒教育命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例如,老师的专业进展、课程与教学的开展、学校教科研的实施策略等等。这些问题既是我们教育实践者常常思考的话题,也是教育理论者不断探讨的命题。胡教授在这本书中,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形象生动的案例,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启发我们要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重新回味教育的真谛。 在阅读《悟解老师成长:从“教书匠”到课程与教学专家——做一个有心的老师》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内心有太多的感悟和无尽的反思。 胡教授在书中指出:现实中的老师分为三类——职初老师、经验老师与专家老师。前两类都达到了“教书匠”的地步,而“教书匠”只是我们老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绕不过去的环节或必经阶段,它远远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应该是成为课程与教学专家,成为专家的老师。这时候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教学技能、教学积累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增强。从中明白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反复教教反复,一直以经验为主导,缺乏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缺少探究性的实践与反思,这也只能算是,“漏油翁式”的专业熟练或“赵括式”的纸上谈兵。这样的工作状态怎能让人心生幸福?那么怎样才能转变自己成为专家呢?书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做一个有心的老师。 怎样做好一个“有心”的老师?首先要“用心”。书中传授的“用心”三大策略:首因效应、断臂维纳斯效应金庸效应。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最需要的可能就是“断臂维纳斯效应”。人们惊叹断臂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