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精神,切实推动我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6月4-24日,省政协提案委员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有关同志组成调研组,由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陈海峰同志带队,赴我省xx市、黔东南州部分县(市、特区)就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调研组采取实地考察、听取介绍、座谈交流等方式,先后到黔东南州xx市、xx县、xx县、xx县,xx市xx区、xx县等地对我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场听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并与所在市、州政府领导及其所属相关部门就如何走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新型城镇化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总的来看,调研组认为,全省城镇化推进大会召开以来,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当地地理、民族、文化、生态等特点,通过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阶段性的成果。从20XX年至20XX年,全省城镇化率从33.8%提升到了38%;调研所到的六盘水从28.65%提升到43.48%,黔东南州从26.02%提升到33%。尽管同全国相比我省城镇化进程还有较大差距,但处于大力推进、快速提升的发展阶段。二、各地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镇布局。一是认真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按照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要求,各地认真组织开展对市(州)、县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时完成了各县(市、区、特区)所属镇(乡)的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第1页共9页范化、科学化管控,加强对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发展时序的控制,强化了以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作用。二是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按照城镇化推进要求,着眼优化城镇战略布局,壮大区域中心,完善城镇体系,积极推进所属行政区划的优化调整。如黔东南州按照同城化、乡镇“2合1”、行政村“3合1”的思路,努力构建“十城百镇千村”的行政区划新格局;重点推进凯里-麻江、黔东片区(镇远、岑巩、三穗)、黎平-锦屏三大核心城市群同城化集聚发展;积极推动黎平、榕江、镇远和天柱“撤县建市”工作,同时完成51个乡镇区划调整的审核上报,目前有31个乡镇已获省政府批准。xx市通过整合xx县、xx区资源,成立了水城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xx县撤县建市和部分乡镇撤乡建镇工作。目前全市范围已增设14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减少了15个乡,镇(街道)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52%。(二)加大城乡统筹,完善公共服务。各地始终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作为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着力在教育、卫生、交通、文化、体育、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推进力度,在公共服务保障上加强向“下”延伸,有序拉开并不断完善城镇化建设的框架,为推动具有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XX年的883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0XX年的1280平方公里;20XX年至20XX年,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投资3414亿元,城市内部及连接城市的快速通道网络正在加快形成;新建扩建了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心镇卫生院、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文化广场及城镇绿地等公用设施。加快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20XX年来共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73.4万套。黔东南州,20XX年至20XX年新建各类城镇保障房80846套,人均住房面积达31.8平方米,20XX年全州新xx市道路203.4公里,人均城市面积道路达17.1平方米,均提前实现或突破了小康水平指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6个,垃圾处理设施15个,新建和改扩建77所乡镇幼儿园、高中阶段学校25所,实施学生宿舍建设项目84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第2页共9页医疗参保率接近100%。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