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的普及知识 船用钢板是对结构强度要求最高的钢板,现在很多车辆上也有类似产品的影子,一般一个国家的钢铁技术,都看他的船舶钢板研发能力怎么样。 现在介绍一下2 战以后各主要强国的船用高强度钢板研发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军事强国为了满足舰船装备的发展需求,研制开发了系列高强度舰船用钢。 如美国,战后发展了355MPa(36kgf/mm2)级HTS 钢、550MPa(56kgf/mm2)级HY80 钢、690MPa(70kgf/mm2)级HY100 钢、890MPa(91kgf/mm2)级HY130 钢,并用于实船建造; 俄罗斯开发了屈服强度从 390-1175MPa(40-120kgf/mm2)级的АБ系列舰船钢; 法国最新建造的“凯旋”级核潜艇耐压壳体用钢屈服强度已达到 980MPa。 HY-80、HY-100、HY-130 都是美国在50 年代开始应用于舰艇制造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现在已经普遍被 HSLA-80 和 HSLA-100 系列高强度钢所替代。 此类高强度钢由于含有铜元素,因此有别于于传统的船体用钢。 传统的高强度船体用钢均是在低碳低合金钢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调质热处理工艺获得低碳回火马氏体组织来达到高强度高韧性的配合。 为了确保较厚规格钢板具有足够的淬透性,钢中通常需要添加较高含量的Ni, Cr, M.等合金元素。 钢的强度级别要求越高,船体钢的碳当大幅增加,这使得钢的焊接变得十分困难。 如何兼顾高强度舰船用钢的强度和焊接性,己成为船体结构钢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 由于在钢里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铜,其优点在于减慢了钢材在大气中的腐蚀速度。 铜还可以改善钢材在海水中的耐蚀性,另外,含铜的钢材其耐磨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由于韧性加强了,对于舰体的直接好处就是提高了防弹效果。 这种钢在战后美国第一代产品就是屈服强度为36kgf/mm 的2 级S 钢, 56kgf/mm 的Z 级HY80 钢, 70kgf/mm 的Z 级HY100 钢以及91kgf/mm 的级HY130 钢。 俄罗斯也开发了屈服强度从 40kgf/mmZ-120kgf/mmZ 级的A6 系列舰船钢: 我国也相继研制成功了40, 45, 60, 80kgf/mm2 级的高强度舰船用钢系列. 但是铜在钢中高到一定量时,将引起热脆性。将钢加热到1 100~1200 ℃(一般的热加工温度),铁优先氧化形成氧化皮,在氧化层和钢之间的界面上留下一层极薄的不易察觉的液 态铜(铜的熔点仅为 1083 ℃)。热轧或连铸时,钢中残余的铜便大量渗入晶界,造成晶间开裂。为避免热脆性,通常将钢中的铜作为有害元素而限制在0.35 %以下。另外,含铜钢的 氧化皮去除困难,使制品的表面质量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