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确的权责为基层减负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末梢,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基层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因此,我们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减压赋能。今年以来,从湘北的港中坪村,到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深入多地考察,多次强调要为基层减负。特别是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这不仅强调了基层减负应该深入探索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当前基层减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为基层减负一直深受各方重视。特别是自2019年“基层减负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推出了一系列减负举措。严抓狠治文山会海,减文减会,大大释放了基层干部的手脚。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防止基层干部被动辄签订的“责任状”所困惑。综合设定考核督查事项,避免多头重复考评。考核检查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机械地留痕台账……对于基层干部而言,持续的松绑减负不仅纾解了紧张的工作情绪,而且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实抓细为民服务的具体实际工作。可以说,减负道出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减负带来的效能感正在增强基层干部尽职尽责的责任感。当前基层干部对减负工作仍有诸多期待,基层减负仍在路上。多重因素影响制约基层减负达到预期目标。比如减负方式单一,未能发挥综合治理的作用;问责评价、激励考核等机制不科学、不完善。究其原因,主要症结还是基层治理的权责体系不尽健全。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权责边界模糊、职责不明是目前基层减负工作面临的最大“拦路虎”和“障碍物”。权责一致并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是公共事务得以有效治理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逐渐理清。但是,有些领域的权责不匹配问题依然存在。这导致基层需要承担的事务仍然较多,面临的负担仍然较重。由此可见,推动基层减负必须深入权责体系层面,解决权责关系不畅、权责失衡的困局。破解因权责失衡而加重基层负担的困局,需要从权力与责任的双重视角寻求解决之道。一方面,要明确权责边界,以清晰的责任划分来减轻基层负担。另一方面,为基层赋权需要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同时,积极关注干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合理划分权责边界。不清晰的权力与责任,是基层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减轻基层负担,就需要制定权责清单,合理划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权力与责任。权责清单是构建权责明晰的纵向政府关系的“施工图”。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这就意味着,要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即放、权责一致”的原则,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省、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的职责,并确保权限及时下放、规范承接、有序运转。特别是要合理设定“属地管理”事项,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明确规定不适宜层层转移给基层的事项,避免出现事项“层层转移”、基层无奈“责任兜底”的局面,进而真正回答基层该“管”好哪些事项、承担哪些责任等问题。动态调整权责事项。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各级政府该承担的职责作出及时研判和调整。一方面,对于新出现的事项,及时划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划分彼此的责任归属和权责范围。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过时、不再合理的事项,及时作出清理、规范和调整。采取因地制宜应时而动的方式动态调整权责事项。一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确保权责事项与基层实际相吻合具体而言,明确哪些工作该由基层政府承担,进而坚持“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在科学合理、动态调整的权责清单指引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面对突发性事项和临时性任务,要有特事特办、灵活处置的能力,而不能僵化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