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院前急救医师现状分析及梯队建设方向 赵刚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上海 200438)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作为上海市目前唯一的院前急救系统,承担着目前上海市区 2000 万人口的日常急救任务,各种国际性会议、大中型赛事以及外事交流等重要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近几年,由于院前急救的需求不断升高,压力越来越大,上海市各级领导部门对院前急救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随着各项市“”府实事项目的实施,院前急救系统的规模较前有了显著地提升。 十一五 以来,申城急救站点从原来的 58 个增加至现在的 116 个,平均每 2 个街道(乡镇)就拥有一个急救站点;救护车从原来的 240 辆增加至目前的 616 辆,增长157%,平均每 4 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略高于 5 万人一辆的国家标准,平均急 救半径缩短到了 2.5 公里 ,平均反应时间 11 分钟,与欧美差距已经不大,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并且每一辆救护车上均配备了监护仪、除颤仪、气管插管、呼吸机等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硬件设施的发展提高的很快。 然而,与硬件设施的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软件实力发展的滞后。近几年,院前急救医师人员流失情况日趋严重,人员配备捉襟见肘,急救中心始终无法建立起一支稳定的急救队伍,院前急救技术发展停滞不前,在现有技术的掌握上许多年轻医师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可以说医师队伍的不稳定已经成为急救中心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上海院前急救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急救医师流失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原因:1.工资待遇不高,收入无法体现医师价值。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虽然随着政策的扶持,急救医师的收入较从前有所增加,但由于目前上海院前急救医师的来源主要为外省市医学院应届毕业生,这些年青医师每月的收入除去房租、日常生活开销后,已经所剩无几。与之相比,院前急救医师的培养就显得单薄了许多。年轻医师进入单位后除了开始时接受的静脉置针、气管插管、心电图识别、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院前急救必要技能外,在之后的工作中就很少有机会再接受系统的临床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从而造成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逐渐脱节。院前急救医师在工作中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判断病情时是一名医生,静脉置针时是护士,气管插管时是麻醉师,搬运病人时又是搬运工,一旦现场遇到纠纷还要在第一时间做好调解、解释工作。针对上述几点原因,本人觉得必要建立起一套整体的急救医师梯队建设机制,在医师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