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VIP免费

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_第1页
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_第2页
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_第3页
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诊流程,简化就诊手续,对疑难杂症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诊疗,同时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和多次往返各门诊的不便,实现医学整合,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疗质量,方便门诊患者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多学科联合门诊,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二、诊疗范围: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病及肿瘤。三、各科室及医师职责:1.多学科综合门诊工作在门诊部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各临床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多学科综合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并积极参与多学科门诊工作。2.多学科综合门诊定期开诊,由门诊部主任牵头,各学科主任协调,各主要学科的专家参与,对一周中遇到的疑难和复杂病历进行讨论,共同拟定患者的诊断,为其制定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3.多学科综合门诊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不能确诊的疑难重患者或者经复诊仍不能确诊者,首诊科室对患者诊治全面负责,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填写《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见附件二)进入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流程(见附件三)。4.对科室之间“临界病人”应由首诊科室负责诊治。5.门诊部主任根据《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的内容预约相关患者参加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6.门诊部主任根据预约患者涉及的科室,通知相关科室参加多学科综合门诊。7.为了满足特殊及病情较重的患者需求,门诊部主任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组织增加会诊,望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8.《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中的会诊结果一栏由申请科室完成。附件一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制度一、会诊对象1.一般情况下,门诊病人就诊3个专科或在同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2.门诊病人所患疾病诊断明确,但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者。二、会诊申请1.首诊科室接诊医师认为有必要进行会诊,在征得病人或其家属同意后,填写会诊单,病人或其家属持会诊单转入多学科综合门诊或向门诊部主任提出预约会诊申请。2.在就诊过程中的病人或陪同的家属认为只有专家会诊才能解决的诊疗问题,病人或者家属也可直接向门诊部主任提出会诊请求,门诊部主任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3.门诊部主任负责多学科综合门诊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要求,负责确定会诊时间与会诊专家。三、会诊要求1.门诊部主任根据病情确定会诊专家,参加每例会诊的专家数量不得少于3名,且职称要求在副主任医师以上。接到会诊通知后,专家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参加会诊。2.会诊病人必须携带门诊病历、检查报告、化验结果等全部资料提前抵达指定地点,接受会诊专家问诊与体检。四、会诊程序1.会诊由门诊部主任或首席专家主持。2.首诊专科医师报告病历与诊察经过,提出会诊的目的。3.请病人进入会诊现场,回答专家的提问,如实表述病史,接受专家体格检查。4.专家集中讨论,病人及家属回避。5.讨论结束后,会诊组必须将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或医嘱记录在门诊病历上。6.会诊完毕,主持人委托适当的专家将会诊意见转告病人,并热情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如有保护性医疗方面的考虑,会诊意见或结论只向病人家属反馈。五、会诊追踪门诊部主任需对会诊后病人的去向、治疗效果进行追踪了解,对病人或金属进行电话回访,收集病人或其家属对会诊工作的反馈意见。门诊部主任定期进行总结,不断改进会诊工作,提高会诊质量。附件二: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申请会诊科目会诊时间会诊原因会诊结果(意见)申请科室申请人申请时间附件三: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流程首诊医生填写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申请单当日有多学科综合门诊当日无多学科综合门诊病人持会诊单付费病人将会诊单提交门诊办公室预约转入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门诊办公室根据病情组织专家组病人按约定时间来院会诊病人或者家属直接提出会诊要求诊要求专家组向病人或家属反馈会诊结果门诊办公室回访会诊病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