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流动党员五个有提高党员管理服务质量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积极构筑党员服务中心网络,不断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并积极拓展服务功能,使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有保障、学习活动有阵地、身在异乡有温暖、全面发展有指望、权益维护有依靠,收到了良好成效。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常态管理,实现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有保障。一是建立定期收集流动党员信息制度。与公安派出所经常性联系沟通,做好流动人口排查党员身份登记服务工作,通过纸制材料、电子数据、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实现区、镇(街道)、区属单位信息传递和共享。二是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制度、年审制度、流动党员月报制度、外出流动党员定期联系、流入党员设岗定职等制度。三是建立流入党员定点接纳制度。根据公安派出所排查和各党委审核结果,及时将流入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使流入党员都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搭建服务平台,开展示范服务,实现流动党员学习活动有阵地。一是构筑党员服务网络。依托XX县区行政审批中心,设立了XX县区党员服务中心窗口,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的知识宣传、法律援助、党员温暖互助、推荐就业等示范服务项目。同时积极向镇、村延伸,构筑了区、镇(街道)、村(社、居、企业)三级党员服务中心(站)立体网络。二是建立流动党员支部。率先在区党员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不使一名流动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三是帮助做好流入党员阵地建设。赠送电脑和远教设备给重庆垫江温州流动党员党支部,帮助建好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流动党员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丰富关爱内容,帮助解决困难,实现流动党员身在异乡有温暖。一是将流动党员纳入“党员温暖互助金”受益范围。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站)坚持新春佳节、创业(就业)受阻、生病住院、子女就学及遇有其它特殊困难时进行走访,并尽可能为其解决实际困难,使流动党员真正感受到了组织温暖。二是第1页共2页积极开展“心连心”互动活动。加强与流动党员流出地的沟通合作,全区开展了“节日心连心”、“致流动党员一封信”、“一封家书”征文比赛等活动。三是解决流动党员学习难的问题。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开展党课选修、支部沙龙、远程学习、实地参观等活动。通过网络发布、专线问询、电话告知等方式,使流动党员及时得到学习资讯,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构建成才机制,提升党员素质,实现流动党员全面发展有指望。一是努力提升流动党员社会地位。区党员服务中心在流动党员中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并着力挖掘宣传先进典型,使优秀流动党员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新龙湾人学习的榜样。二是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参与党员志愿者活动,通过便民服务活动提高流动党员的社会认可度。三是努力提升流动党员个人素质。建立泰昌集团、鸿升集团等新龙湾人培训基地,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就业培训、岗位培训,引导形成终身学习观念,拓宽创业门路,树立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流通意识,增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的信心。拓展服务领域,提供法律咨询,实现流动党员权益维护有依靠。一是开展普法活动。将流动党员纳入“五五”普法教育范围,利用专家讲座、主题宣传月、远教法制节目等形式进行引导,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意识。二是提供法律咨询。在劳动用工招聘高峰期和年节返乡前期,约请有关专家对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劳动者切实利益的法律法规进行专场讲解,提高流动党员的维权意识。三是接受侵权投诉。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站)认真受理流动党员维权投诉件,并联系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帮助维护流动党员合法权益。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