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复习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诸器官的共同密切联系:1.解剖相沟通 2.生理相关联 3.病理相影响 4.检查有共性 5.治疗相辅佐【鼻科学】0 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两口角连线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0 鼻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与鼻前庭交通。鼻前庭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0 利特尔区 (Littlearea) :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从,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0 鼻中隔前下部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静脉丛称鼻-鼻咽静脉丛。0 前组鼻窦包括额窦、上颌窦和前组筛窦,其窦口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在上鼻道,后者窦口在蝶筛隐窝。0 鼻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 2~7 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生理性鼻甲周期或鼻周期。鼻周期的生理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0Onodi 气房:即最后组筛窦气房的过度气化,同时伴有视神经管的明显突入。Onodi 气房存在时,视神经比通常更接近后组筛窦,容易将 Onodi 气房当作蝶窦。0 筛漏斗:是一个真正的三维空间。以钩突为内界,眶纸板为外界,前上为上颌骨额突,外上为泪骨。0 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complex,OMC) :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0 鼻腔黏膜包括嗅区黏膜和呼吸区黏膜,嗅区黏膜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呼吸区黏膜鼻腔前1/3 自前向后的粘膜上皮是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鼻腔后 2/3 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0 出生就存在的鼻窦是上颌窦和筛窦,2 岁左右额窦发育,3~4 岁蝶窦发育。0 上颌窦有 5 个壁:前壁、后外壁、内壁、上壁、底壁0 正常情况下两侧下鼻甲充血状态呈交替性变化,约间隔 2~7 小时,称为生理性鼻甲周期。0 鼻肺反射:是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出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0 反射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