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中的无应答替换与应答率郝大海2012-8-28 15:24:17 来源:《统计与决策》(武汉)2008 年 11 期第 7~10 页 【作者简介】郝大海,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 100872) “”【内容提要】 文章旨在澄清抽样调查中无应答替换对应答率计算的影响。首先在调查中若对无应答单位进行 替换 处理,应对“”替换前后的样本单位做出区分,计算相应的 初始应答率 ,并在应答率不变的假设下,用初始应答率来代替调查应答率。如果在调查执行中,未能全面保留相关执行资料,可以利用实际接触的住户数和访谈成功数,对应答率进行事后估算。可以证明如果样本替换中应答率保持不变,则按事后估算公式计算出的应答率估算值,在数值上与初始应答率是相等的。无应答替换方法包括明显替 换、补充抽样和二重抽样等,其中前两种方法由于是独立抽样,存在着用应答单位替换无应答单位的困境。 【关 键 词】无应答替换/初始应答率/应答率不变假设 中图分类号:O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08)11-0007-03 “在抽样调查中, 应答率是评估收集的资料有效性的基本参数,即接受访谈(或应答单位)的人数除以样本的人数(或单元”数)。分母包括了从总体中抽取的所有人,即包括那些虽被抽中但因拒绝、语言问题、疾病或者缺乏易得性而没有应答的人 (福勒,2004[2003],第 41 页)。在调查执行中,对于无应答现象① 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② 一种是对无应答单位不做替换,另一种则是用替换样本进行无应答替换。一定程度上,无应答替换增加了应答率计算的难度。本文将具体分析无应答替换对应答率计算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应答率的事后估算方法和无应答替换方法,最后讨论无应答替换的意义。 1 无应答替换的影响 在调查执行中,如果对无应答单位不做替换,则应答率的计算相对简单,即用接受访谈的人数(或应答单位数)除以总样本人数(或样本规模)。设样本规模为 n,应答单位数为 α,无应答单位数为 β,则调查应答率为:k=α/n。但是,在调查执行中,如果用替换样本进行无应答替换,就会使应答率的计算相对复杂,因为这时需要将应答单位和无应答单位区分为初始和替换两种类型。设样本规模为 n,初始应答单位数为 a,初始无应答单位数为 b,则初始调查应答率为:k=a/n。不难看出,在用替换样本进行无应答替换的调查中,如果调查执行者保留了对初始应答单位的记录,则初始应答率的计算与对无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