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中的无应答替换与应答率 抽样调查中的无应答替换与应答率【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BSH017)【作 者】郝大海实际接触的住户数和访谈成功数,可以尝试采用事后估算方法来计算应答率。③ 下面通过一个调查执行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如何事后估算应答率。表 1 是一项当面访谈调查执行过程中,要求调查员现场填写的《访谈不成功情况记录表》。通过分析《访谈不成功情况记录表》的内容,发现根据抽样地址是否是居民住户,以及抽样地址状态是否明确,可以将 9 种访谈不成功类型进一步归并为3 种类型:(1)抽样地址为“非住户”(1 号);(2)抽样地址为“住户状况未知”(2、3、4 号);(3)抽样地址为“住户”(5、6、7、8 号)。其中“住户”不成功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拒访、无法联系和问题户(语言、听力、疾病等问题)等三种情况。从调查执行的过程看,所谓“非住户”是指抽样中抽到的是非居民户、空户,即此时不存在“应答”之人。由于“应答”关注的是调查员与被调查者的应答过程,是以确有被调查者存在为前提的,所以“非住户”自然也就不应再记入应答率的计算之中,而是应将其记入抽样误差的计算之中。相反,“住户状况未知”、“拒访”、“无法联系”和“问题户”则是被调查者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情况,因此在计算应答率时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将应答率界定为已经完成的合格调查样本单位数(简记为“访谈数”)除以住户数,那么由于调查执行中存在着“住户状况未知”的情况,因此,应答率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值域区间(扎如,布莱尔,2007[2005],第 216页)。应答率值域区间的上、下限计算公式分别为:应答率区间上限=访谈数/住户数下限=访谈数/(访谈数+拒访数+无联系数+问题户数) (1)应答率区间下限=访谈数/住户数上限=访谈数/(住户数下限+住户状况未知中的住户数)=访谈数/(住户数下限+住户状况未知数×住户比例)=访谈数/{住户数下限+住户状况未知数×[住户数下限/(住户数下限+非住户)]} (2)基于同样的考虑,如果将公式(1)、(2)中的访谈数换成拒访数、无联系数或问题户数,就可以相应地获得拒访率、无联系率、问题户率值域区间的上、下限。除了应答率,在调查执行中,合作率也是需要报告的质量评估指标,它是接受调查的样本单位数与接受调查样本单位数和拒绝调查的样本单位数之和的百分比,表示调查在那些实际已经联系上了,且户内有合格的被调查人的户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