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住户调查情况和调查方法介绍城镇住户调查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人口、就业、收入、消费、储蓄、 耐用消费品和住房情况等。一、 城镇住户调查的历史沿革我国的城镇住户调查建立于 1955 年,当时称为职工家庭生活调查,全国 6000 户,1957 年发展到 32 个城市 20000 户,1958 年开始逐渐削弱,1960 年停止。1961 年恢复,1964 年发展到 40 个城市 4000“”户,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被迫中断。1980 年重新恢复,全国汇总的调查户数为 15000 户。我市的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也始于 20 世纪 50“”“”年代中期,被称为 职工家计调查 , 文革时期 家计调查工作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项统计工作逐步开展,1980 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家计调查工作开始恢复,1984 在我市成立了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正式开展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二、 城镇住户调查主要指标1.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但不包括出售财物收入和借贷收入。2.可支配收入是指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的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经营性支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和调查户记账补贴后的收入。3.家庭总支出是指除借贷支出以外的全部实际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经营性支出、购房建房支出、转移性支出、财产性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4.消费性支出是指调查户用于本家庭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其它商品及服务等八大项。三、 城镇住户调查制度方法目前采用的城镇住户调查的制度方法是 2007 年制定的1.调查目的和作用(1)确保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科学管理的需要,重点提供城镇居民及家庭基本情况、收支水平、社会保障、贫困监测等资料。(2)努力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同时为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类别权数的调整提供参考资料。(3)为一些重要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如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差距、消费结构、消费心理、营养水平、贫困状况等。(4)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协助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及时掌握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情况,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