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的进展[摘 要] 归纳梳理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我国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起步、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述评。本文认为,我国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个显著趋势在于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转换,未来我国产业组织研究将 进入一个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独具特色的研究阶段,尤其是侧重于实证性案例分析的应用时期。[关键词]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一、当代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方产业组织研究的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理论基础上广泛吸取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思想,修正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基于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假设。产业组织理论把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代理理论等纳入对企业行为的研究,如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说明组织的效用来自交易费用的节约,运用产权理论说明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在于产权配置的失误,运用代理理论分析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对企业成长动力结构的影响以及建立相应约束机制的途径。 (二)在研究重点上转移到对企业行为的研究,认为企业行为是企业决策者基于自己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目标而作出决策和实施决策的结果,与企业所处的市场关系不大。与以往的产业组织理论侧重于分析市场份额、集中程度和进入壁垒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同,新的理论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目标和合理预期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从而蕴涵了一些企业内部的组织和管理理论。 (三)在研究方法上,广泛引入了博弈论方法和正规微观经济学模型。博弈思想有助于说明企业行为是怎样取决于企业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致其他企业反应行为的预期,亦即企业行为的决定不再只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决定,而是与当事人的心理预期紧紧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组织研究的深入,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正规微观经济学模型,出现了用正规数学模型分析取代结构行为绩效(SCP)框架的趋势。 (四)行为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问题成为当今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重点。首先,信息不完全和诚信缺失导致企业管理系统紊乱,业内操作者联合商业欺诈行为层出不穷,特别是金融诈骗和财务混乱,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监督机制作用持续降低和诚信的严重缩水,而这一切又都与个人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紧密相关。其次,信息不完全和诚信缺失使社会中介环节的社会监督机制失效,特别是在企业信息暗箱操作化背景下,公众性舆论监督由于对企业运作系统的了解不可能彻底,也就无法有效揭露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