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韩愈(一)考试进行时画外音: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坛领袖,但是他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竟然连续三次名落孙山,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志在必得的他在连遭打击之后,又会做出怎样的惊人之举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精彩解读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考试进行时,敬请关注。 在唐宋文坛,有这样八位独具特色的文学家,他们用笔墨名传千古,他们的人生跌宕传奇,他们所取得的古文成就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为后世文人高山仰止的 唐宋八大家 。那么,是谁首先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合称为 唐宋八大家 的,这八个人入选 唐宋八大家 的理由到底会是 什么呢?从今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 开唐“”宋文坛,精彩解读 唐宋八大家 之第一集韩愈之考试进行时,敬请关注。康震: 朋友们,以往我们说起学习唐宋诗词,都会想到谁呢?李白、杜甫、苏 轼、 李清照、辛弃疾。但如果我们说,要学习唐宋散文,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 唐宋八大家 。那么这儿有两个很简单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唐宋八大家都是哪八个人。我们今儿来复习一下功课,是吧,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宋代的呢有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最后啊,再加一个曾巩,这八大家。第二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为什么是这八个人结合到“”一起,叫他 八大家 ,谁给他们最早的时候组合在一起的。为什么是他们八个――人,这里头为什么没有李白,没有李商隐,刚才说的,没有辛弃疾呢?我们说啊,最早,把这八大家结合到一起的,是明代有一个文人叫茅坤,他“”编了一本书,叫《唐宋八大家文钞》,从他这儿开始,就作为一个固定的词组,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可是有一样,这个茅坤当时编唐宋八大家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时学习写作古文的人提供个样板,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这八个人他们的古文、他们的散文写得是最棒的,是当时的榜样。所以,他选了八大家。 但是问题是我们大家就会问在当代社会,我们使用文言文、使用古文的这种几率都非常低了,我们现在讲这个八大家、学习八大家,目的在哪儿呢?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们的文章,我们还要透过这文章学他们的人格、学他们的思想、学他们的道德、学他们的境界。所以我们说,现在我们所谈的八大家已经不完全是茅坤时代的八大家了,那应该说是几百年前的八大家。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以我们当代的目光所看到的新的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