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咼原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 34°〜40°,东经 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 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 40 万平方千米。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咼原、山西咼原和豫西山地等区。目录•概述•来源•历史•水土流失•治理[显示全部]黄土高原-概述黄土高原的地理范海拔 1000~1500 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 50~80 米之间。最厚达 150~180 米。年均气温 6〜14°C,年均降水量 200〜700 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 40 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 50—180 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等。为了解黄土高原的“变脸”过程,专家们特意到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静宁县、秦安县、定西县等地采集黄土高原 6 个典型地质剖面的黄土标本,从中获得了 700 余块孢粉样本和 209 块表土孢粉样本,这近千份孢粉样本大约记录了公元前 4.6 万年至今黄土高原植被变迁过程。通过对碳 14 的测量,在 6 个典型剖面中共测得年代 34 个。经过分析,专家们发现,从黄土高原采集的 20 克样品中最多分离出孢粉颗粒达到1112 粒左右,最少的则不足 50 粒,显示着 4 万多年来,环境和植被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过程。从孢粉的分析来看,发现了松、云杉、冷杉、铁杉、栎、菊科等数十种植物孢粉的记录,专家们认为黄土高原在最初的时候并不姓“黄”,在 4.6 万年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