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坝常见的事故隐患应采取的措施(1)裂缝减少坝体和坝基的沉陷是预防沉陷 裂缝的重要措施。对坝基中的软土层,应予以挖除。如不开挖,可采用砂井。此外,适当加宽防掺体厚度,采用截水环,刺墙,结合槽等以延长渗径;适当增加反滤层厚度等。发现裂缝后,分析其成因和性质,处理方法主要为开挖回填和灌浆。同时分别情况,打竖直和水平砂井排水及坝坡反滤块石护坡排渗等。采用开挖回填是处理裂缝比较彻底的方法,适用于不太深的表层裂缝及防渗部位的裂缝;对坝内裂缝、非滑动性很深的裂缝,采取灌浆处理(重力灌浆或压力灌浆);对于中等深度的裂缝,上部采用开挖回填法,下部采用灌浆法处理。(2)渗漏渗漏的处理原则是“内截、外排”。 “内截”就是在坝上游封堵渗漏入口,截断渗漏途径,防止渗入。“外排”就是在坝上游采用导掺和滤水措施,使渗水在不带走土颗粒的前提下,迅速安全地排出,以达到渗透稳定。可采用在渗漏坝段的上游抛土作铺盖等方式进行“内截”外,一般的尾矿库主要采用坝前放矿,在坝前迅速地形成一定长度的干滩,起到防渗作用。若某坝段上无干滩或干滩单薄,则应在此处加强放矿。“外排”常用的方法有反滤、导掺、压渗等。(3)滑坡滑坡抢护的基本原则是:上部减载,下部压重,即在主裂缝部位进行削坡,而在坡脚部位进行压坡。预防滑坡主要办法应保证坝体有合理的稳定坝坡被断面和良好施工质量。同时采取降低坝内浸润线水位的各种措施。处理滑坡可采取综合措施:上游开挖导渗沟,以利坝体排水;清理坝脚淤泥,填筑压重战台,加筑反滤棱体;打竖直和水平砂并导出坝内水以降低浸润线等。(4)管涌可采取降低内外水头差,减少渗透压力或用滤料导渗等措施。(5)尾矿坝变形观测为及时掌握尾矿坝的变形情况及规律,确保尾矿坝稳定、安全的运行,应对尾矿坝进行变形观测和坝体浸润线观测。在坝体左右两岸设置观测桩,水平变形采用经纬仪按视准线法进行观测,以岸坡两基点的联线为基准,分别测量该纵排各观测标点的水平位移量。垂直沉降观测用水难仪,根据起测基点的高程观测标点的高程变化。坝体浸润线一般采用测压管观测,在预定地点钻孔,将管壁上已打孔的测压管埋入坝体,观测管内水位的变化情况。坝体使用初期每月观测一次。当坝体垂直或水平变形量已基本稳定,并已掌握其变化规律后,可逐渐减为每季或半年一次。遇下列情况时应增加测次:① 地震后;② 变形量显著增大时;③ 库水位超过最高水位时;④ 久雨或暴雨后;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