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空难幕后调查:纵火者张丕林的最后时刻本报驻京记者卢嵘112条生命永远消失在大连附近那片美丽而冰凉的海水里向春制图侯滨江摄2002年12月6日下午5时多,张丕林的母亲突然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求把家里人都找来,通知的人说,“今天领导要给一个彻底的答复。”此时距大连“5·7”空难发生已经整整7个月,时光的流逝使大连人几乎已经开始淡忘了这个话题,遇难者家属也渐渐平静,唯有在空难中购买了7份保险的张丕林一家还笼罩在一片疑云中。7个月来,只有张丕林的遗体没有让家属认领并料理后事,也只有张丕林的家属被一直安排在宾馆里等待有关部门的最后答复,而航空公司和保险公司正常情况下应给张丕林的约160万元的赔付;按上面要求也一直暂缓。张丕林的母亲赶紧叫上家里人按要求赶往XX市中山公安分局。已经有一些相关负责人在那里等待他们了。张丕林的弟弟张丕明认出其中有市公安局的副局长和中山公安分局的局长。“我们代表政府正式向你们宣布‘5.7’空难的调查结果。”一位负责人拿起一张复印件严肃地说道。张丕林的家人紧张地一字一句听完了这个100多字的结论,中心内容是:调查认定本次空难系张丕林纵火造成。接着,来自北方航空公司的人士宣布,由于张丕林的死亡系自己纵火造成,公司对张丕林的遇难不予赔付。张丕林的弟弟张丕明告诉记者,张家人当即提出,需要了解结论得出的调查过程,有关负责人回答说:一、此事特殊;二、你们有什么要求,我们解答不了,我们转达上去,有答复我们再转告给你们。当天晚上,张丕林的家属搬离了他们长住的宾馆。第二天,新华社向全国公布了同样的调查结论。张丕林正在上学的孩子没有去听关于他父亲的这个结论,第1页共9页张家人说,这个结果对孩子能瞒20年就瞒20年。他们显然难以面对这样一个传闻已久、如今终于得到证实的结果。而对于空难中的遇难者家属、对于普通的中国人而言,人们同样不敢相信,作为南京大学物理系的硕士,作为一名7岁男孩的父亲,这个不到40岁的大连人居然会做出如此残忍、如此疯狂的事情。虽然。这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传闻终成事实2002年5月7日晚9时24分,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执行6136次航班的麦道a82型客机从北京飞往大连时,在大连机场东侧约20公里海面失事。112条生命,在两分多钟的时间里突然从高空坠落,永远消逝在大连那片美丽而冰凉的海水里。几个月来,本次空难的遇难者之一、登机前购买了7份保险的神秘人物张丕林,在空难发生后不久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人为破坏的猜测一直盛行。事实上,这一说法并不仅仅是猜测,种种迹象显示,调查组早已经把怀疑的目光集中到张丕林身上。几个月前,本报记者奔赴大连时,就有一位遇难者家属告诉记者,空难发生后不久,就有负责善后和接待家属的内部人士私下很严肃地告诉遇难者家属,此事基本上可以肯定是人为的,北航也是受害者。只是弄不清引起飞机起火的燃料是什么。和失事飞机同样材料的飞机物件在进行燃烧实验后的结果,也不像打捞上来的失事飞机残骸那样严重。7月31日,急于摆脱空难阴影的北航利用召开公司半年工作总结会的时机,向外界高调宣布,国务院“5·7”空难事故处理小组负责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表示,空难原因已基本查明,排除了由于北航原因造成空难的可能。而空难发生当时天气晴好,所以,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在出现空难事故的通常三种原因中,已经排除机械原因和天气因素,只剩下人为破坏这一种。8月5日,新任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检查新华航空公司的工作时,曾经旁敲侧击地指出,几起空难都是“小事酿大祸”但是什么样的“小事”,直到现在也没有明指。第2页共9页而对张丕林后事的“特殊处理”则是在无意中泄漏了“天机”:记者在大连了解到。在空难发生后,所有能找到的死难者遗体在进行了dna鉴定后都被安排火化,惟独张丕林的遗体一直保存在冰柜中,应有关部门的要求不许火化。此外,从5月17日开始,张丕林的家人亲友多次接受有关方面的调查。正常的保险赔付在张丕林这里也被要求暂缓,7月8日,负责理赔事务的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给张丕林家发来传真,对一直没有赔付作出说明:根据国务院“5.7”空难处理领导小组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