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的特质与要求情境应成为学生的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创设情境就是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相接的过程,为此,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以下特质与要求。(一)基于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情境资源,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奥苏伯尔强调:“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价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甸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二)注重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三)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能体现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应用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只有这样,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可以说,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分发各种食品和水果,但教学重点应该尽快地落到'总数是多少''怎么分''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还有没有多余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春游应该准备什么食物和水果''春游应该注意什么'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上”.强调学科性,还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如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来创设数学的教学情境,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来创设语文的教学情境.(四)内含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的,它能有效地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