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现状述略

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现状述略_第1页
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现状述略_第2页
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现状述略_第3页
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现状述略作者:冯明来源:《三峡论坛》2018 年第 01 期摘要:宜昌是鄂西三线建设的主要区域,也是进入我国西南“大三线”的重要战略通道,留下了丰富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这些遗产既是宜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重大成就,也是宜昌工业化基础和城市发展的见证,还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进程的缩影。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历史、科学、社会、美学和经济等专项价值。但其现状令人堪忧,可从开展系统普查、加强学术研究、发展文化产业和推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着手加强保护和利用。关键词:宜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1-0006-05三线建设,是 1964 年至 1980 年,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以战备为指导思想,在我国中西部十三省区开展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动。其间,国家累计向三线地区投资 2000 多亿元和几百万人力,兴建了 1100 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了我国稳固的中西部后方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分布不平衡格局,并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3 宜昌市所属的鄂西地区是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布局区域之一,也是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重要分布区之一。一、宜昌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形成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党和国家进行三线建设。所谓“三线”,是根据国防战备需要,由我国沿海、沿边地区向内地划分为三条线,一线指沿海和沿边的前线地区;三线指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长城)以南和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俗称为“大三线”西南(云、贵、川)和西北地区(陕、甘、宁、青)以及豫西、湘西、鄂西等内地地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区。一、二线地区的腹地又俗称为“小三线”。宜昌市地处鄂西,是进入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通道,因其地有长江中游便利的航运条件、“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处于中亚热带和亚热带交汇地带、水源充足、物资丰饶和矿产资源丰富等,成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区域。[2]258-259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昌市第一次腾飞的重要历史机遇。1965 年以来,国防工办、海军、空军、一机部、二机部、化工部、冶金部等中央各部门在今宜昌市所辖一县(远安县)、三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和六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高新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