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戏剧教学策略(一)戏剧教学策略界定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1]戏剧教学策略则是专指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解决戏剧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要了解有哪些戏剧教学策略,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即 What;另一方面,要知道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方,即 How。以教师入戏(Teache。-in-role)为例,教师在使用该技巧时,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使用它[2]:(1) 为了示范造型。(2) 为了刺激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的动机。(3) 为了便于在活动中直接刺激幼儿发生语言互动。(4) 为了便于在活动中直接向幼儿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如征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5) 为了便于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二)幼儿园戏剧教学常用策略详解戏剧教育十分讲究戏剧教学策略,策略种类繁多。[1]本课程选择了一些适合幼儿戏剧教学活动的策略,并加以整理(见表 0-4)。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实施情况,自行设计与实施一些有效的戏剧教学策略。策略名称释义方式例举作用角色扮演扮演不同于自己的角色身份。1.全班角色扮演:全体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2.分组角色扮演:(1)自由分组有三种形式:① 好朋友结组;② 根据角色结组;③ 随机分组。(2)固定组角色扮演。(3)角色圈:同一个角色围成一个圆圈,依次表达这个角色的想法。1. 戏剧主题活动“大树和小鸟”中,幼儿全班扮演各种大树或小鸟等。2. 戏剧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每个小组成员扮演其中固定角色。3. 在戏剧主题活动“餐厅的故事”中,采用“角色圈”策略,让幼儿站成里外两个大圆圈,外圈是厨师,里圈是顾客,顾客面向厨师。厨师做食物,顾客品尝食物并做夸张表情。1、消除紧张心理。2. 学习同伴经验。3. 提高参与度。教师入戏教师进入戏剧情境,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以角色身份与动儿共同塑造角色、发展情节。1、直接进入:教师直接介绍自己是某个角色。2.以道具或装扮进入:教师通过使用道具或简单装扮,进入角色。3.以场景进入:教师指定相应的场景,进入角色。1. 教师扮演小魔仙,“这里有一根魔棒,当我举起这根魔棒的时候,我就是小魔仙,当我放下这根魔棒时,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2. 教师扮演国王,“当我坐在龙椅的时候,我就是国王,要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当我离开龙椅时,我就是老师。”1. 营造戏剧氛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