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资源在家园共育中的运用家长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重要同盟者。当下,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对于幼儿园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他们希望最大限度地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情况。为此,幼儿园和教师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增加与家长沟通的频率,组织小型座谈会,还放弃休息时间和家长一对一预约谈话。教师们感到这些方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促进家长理解幼儿园课程理念、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以及提升科学育儿能力的作用有限。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班级全程向家长开放监控视频以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教学水平等。这给幼儿园和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这时,我在思考:有没有可能借助数字化资源让家长亲耳听、亲眼看,使沟通直观、简明、高效,从而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了解教师?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我园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一、把家园配合的内容做成微课以往,在家园配合工作上,一方面,教师发现自己已经在家长会上或在微信群、群告知家长在活动中需要怎样配合了,可是家长依然不明白怎么做或做得不到位另一方面,家长也有怨言,认为教师没有讲清楚家长该做些什么,怎么做。为此,我们引领教师经过多次研讨、尝试,决定将以往用文字表述的内容改成微课,用“视频音频”“音频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组合方式,通过演示、操作、示范等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班级群,让家长通过观看视频明确具体要求和做法。例如,我们将家长怎样带领幼儿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怎样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怎样和幼儿亲子共读、怎样和幼儿一起开展亲子游戏等内容及相应的要求做成微课,上传到班级群或微信群,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有家长反馈:以前教师说的很多育儿理念我们也都能明白,但就是不会做,不知道怎么落到行动上。比如,教师总说“生活中处处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带孩子外出旅游等看到任何事物都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或讨论”,家长虽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并不知道具体如何做,有时候做了效果并不好,不仅孩子没有兴趣,家长也累得只有挫败感。而在看了教师做的微课“土豆变变变”后,家长明白了如何引导孩子观察,怎么和孩子一起观察。以往碰到这种情景,家长可能只是和孩子说:“快看土豆变化了没有。”当孩子回答“没有”时,家长就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做了。而微课中教师会引导幼儿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让幼儿通过用手摸、用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