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审计企业应缴社保基金工资总额?审计情况表明,当前,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人为降低工资总额,割裂了社保基金征收基数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导致社保基金不能应收尽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保基金收支的矛盾。下面,谈谈如何审计企业应缴社保基金工资总额的问题。 一、企业应缴社保基金工资总额存在的问题 一是缩小工资总额范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特殊项目构成的工资等都应作为工资总额的范围,但一些单位在会计核算时只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一些经常性工资纳入工资总额,而将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特殊项目构成的工资不计入工资总额,造成应缴社保基金基数明显偏低。 二是绕开工资总额核算。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发放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在“应付职工薪酬”总账科目核算,下设“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股份支付”等明细项目。一些企业只将部分纳入“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而将其余部分直接进入企业成本费用,或者直接冲减应付款项,造成企业工资总额不完整,达到少缴社保基金的目的。 三是将隐形福利隐藏。根据规定,企业无偿提供给职工的住房、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自产产品、外购产品作为职工福利,都应作为工资总额,但一些企业将其直接在相关费用中予以支出,不通过工资科目核算,给检查监督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企业应缴社保基金工资总额审计 企业工资总额是核定应缴社保基金基数的重要依据。我认为审查应缴社保基金工资总额,不能只看报表、总账、明细账,应以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切实加强经常性的检查监督。 一是要重点关注明细账中的流动负债类科目。主要有“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总账科目,以及“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明细项目,逐笔逐月进行严格审查,看有无直接从这些科目中发放职工福利,没有计入工资总额,逃避监督的问题。 二是要重点关注成本和费用类科目。主要看有无直接从费用中列支职工福利,不按规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人为降低应缴社保基金基数的问题。如不按规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发放生产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直接进入生产费用类科目;发放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直接进入管理费用类科目;发放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直接进入销售费用类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