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信访居高不下的成因和对策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人大信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___市人大常委会近5年来,共接待处理各类信访8600余件次,其中群众来访占60以上。大量的信访一方面凸现出社会公众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关心、关注,对国家权力机关的信任和期盼;另一方面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信访出现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人大信访居高不下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认真分析了___市近5年来人大信访情况,理性思考各类信访产生的原因,以期发现人大信访工作的规律并针对性地做好人大信访工作。通过分析,我们感到以下几个方面是引起群众到人大上访的主要原因。基层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依法履行职权、用权不慎导致群众上访。行政、司法人员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行为不规范,存在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权力一旦滥用,就有可能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害。如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行为有明确的程序规定,有的行政执法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职权,或许可项目未经听证给利害关系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妨害引起上访;或受理后未按程序办理,行政相对人误认为已经许可而开始生产经营,最终未予许可,给相对人带来经济损失而上访。再如,接待的大量涉讼上访案中,当事人虽然对实体处理提不出异议,但却在程序上挑毛病,在回避制度、开庭时间、审理期限、会见当事人的时机、判决书送达程序、上诉期限等方面找问题。有的反映办案法官接受吃请、收受贿赂,尽管拿不出有力证据,但却存在着合理的怀疑。还有对审判人员的态度、工作作风有意见,认为在法院难以讲理,听不到耐心的解释和说明,感受到的是冰冷的面孔和粗暴的态度,希望人大好好管管这些法官。公民对法律知悉不够而上访。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涉法涉第1页共3页讼案件,当事人由于对诉讼程序缺乏了解、对诉讼活动产生误解而引起上访。有的当事人虽有冤情但因不能举证而败诉,有的超过了诉讼时效被法院驳回,有的在上诉、申诉期间没有及时行使权利而丧失时机,甚至有少数当事人自己的行为违法而诉至法院希望得到法律保护……当事人因上述种种原因败诉后不服气,希望通过人大监督“纠正”法院的判决。特别是对难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当事人上访时情绪容易激动,认为“既然法院判我胜诉,就必须无条件执行”,“执行不了就找法院、找人大”等,他们不知道生效法律文书难以执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被执行人的真实财产状况一时难以查清、被执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等。这种种情况导致当事人虽然胜诉,但权利最终仍不能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健全引发上访。民主法治进程的加速,催生了公民的民主觉悟和法律意识。然而,少数基层干部仍热衷于推行“愚民政策”,他们低估公民的民主觉悟,有的在基层选举时不严格按程序操作,有的财务管理、政务管理不公开、不透明,有的行使权力缺乏民主、霸道专横,有的无视群众疾苦,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救助,甚至有少数基层干部不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这类上访,有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但更多的是在关心关注公民权利、公共利益和民主政治建设,他们期盼人大作为代表机关、民意机关,能出面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对法律和司法机关期望值过高,结果与期望反差太大而上访。此类上访多以原告方为主。当事人到法院起诉后,对法院寄予很大希望,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无条件得到保护。进入诉讼程序后,一系列的诉讼条件让他们始料未及:有的证据不能有效地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有的诉讼主张因自身也有过错而得不到完全支持,有的经开庭审理发现诉讼请求与“法律事实”出入较大而败诉,有的起诉后,因无法找到被告,而长期等待耗时,并承担公告等费用而怨气十足,有的虽然胜诉,但因种种原因得依法承担诉讼费用,有的打了几年官司,拿到生效判决后无法执行。耗时、费力、伤神、花钱,认为早知道第2页共3页这样不如不打官司……当事人这种心理反差往往促使他们到人大来寻求“说法”,他们对司法活动...